绿水,绕 发表于 2017-5-10 15:01:03

14天不洗脸 还肌肤喘息的机会

14天不洗脸 还肌肤喘息的机会

大家过去的思维都陷在一个窠臼里面,认为「保养品」对我们的肌肤来说是必需品,因此每天不断使用。接触愈来愈多敏感肌肤病患、酒糟病患之后,我开始怀疑,「保养品」或许是个潜在的「毒品」。

各位可能觉得以「毒品」形容太过严重,但也请你思考一下:为什么我们不使用保养品的颈部、胸口与手脚,皮肤往往比脸部更健康?为什么使用保养品愈少的人(例如大部份的男生),皮肤往往好过保养品使用很多的人(例如大部份的女生)?为什么我们在30年前很少听说敏感性肌肤?为什么保养品厂商在30年前多半推出美白产品,现在却纷纷推出「敏感性肌肤专用美白保养品」?

那么,该如何判断到底是必需品,还是毒品?我通常会建议患者,先从「14天不洗脸」开始,「停止使用所有外用产品、药品等任何成分,只用清水、双手洗脸,并且不要使用毛巾搓揉」以进行自我观察。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停止所有外力介入,包括保养品、彩妆品、药品等干扰因子;甚至不用毛巾搓揉,以避免粗糙、摩擦等物理性伤害,好好观察皮肤的自然进展。

坊间有些产品宣称可以帮助排毒,但可能只是皮肤受刺激的发炎反应;比方加入某种成分如辣椒素的刺激,或是添加剂量过重、酸性过强等因素导致。要分辨是正确的排毒现象,或是皮肤受伤后的发炎反应,也可以藉由「14天不洗脸」,看是「停用后改善」或「停用后反而恶化」来做简单区分。

14天不洗脸,戒除对肌肤的毒害/

执行「14天不洗脸」前,要先确认一个观念:「14天不洗脸」的真实意涵,不在「14天」,也不在「不洗脸」,而在「不干扰肌肤自我修复的能力」。从「毒品」的角度来看,停用毒品必然出现「戒断反应」,它类似必需品的「匮乏反应」现象。但与「匮乏反应」不同的是,如果这些物质是「必需品」,那么个体应该会因为缺乏,健康状态一路直线下滑,愈变愈糟。如果是毒品的戒断症状,个体会先变坏,例如眼泪四溢、鼻涕奔流,但随着戒断期的结束,症状就会逐渐脱瘾、减轻,逐渐变好。

因此要分辨是「戒断症状」还是「匮乏症状」,必须将时间轴拉长观察才能明白。必需品会产生「匮乏→死亡」的严重后果,毒品反而出现「戒断→脱瘾」的另类表现。从逻辑上反推,当一个物质被停用之后,最终出现脱瘾表现;这样我们看到的初期「痛苦」,其实就是戒断反应。换句话说,这东西就是「毒品」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设定了「14天」的期限(也许24天或48天,依各人残存的皮肤活性不同;也牵涉到年龄、季节、温度、湿度、之前使用产品、药品的抑制状况等)。我们可以观察皮肤状况,长期来看是否缓解?症状「最终」是慢慢减轻,出现「戒除」?还是因为长期匮乏、益发加剧,出现「伤害」?整个「14天不(用产品)洗脸」的设计中,我们会分别在第8天、16天与24天时做肌肤检测,与初始表现(第1天)做追踪比对,以确定相关证据。

在临床经验上,我们发现病患会出现这样的进程/

• 第1~3天/当我们停止「给予毒物」,细胞将逐渐清醒,也就是「戒毒」的开始,但是仍处于「相对昏沉状态」,因此没有重大反应。

• 第3~8天/停止使用毒品一段时间,细胞终于「醒来」。清醒与相对活力的细胞开始排出「不喜欢的东西」。许多病患反应的状况包括脱屑、搔痒或刺痒、红肿、刺痛、热痛、小颗粒、粉刺、痘痘等,甚至皮肤变得干燥、龟裂等。经长期监测后的反推发现,这些几乎都是排除物质的短暂但大量外显表征。因为这段时间只是简单洗脸,单纯清水无法快速清除这么大量的废物,污物堆积的结果,才会出现「症状恶化」的感觉。

• 第16天/初期踊跃排除结束。因为废物排出的速度渐渐减缓,即使是简单洗脸也可以逐渐清除废物。症状开始逐渐减轻,也就是恶化的曲线开始止跌回升。

• 第24天(或更久)/初期表层废物大约清除完毕,表征症状消除3~5%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14天不洗脸 还肌肤喘息的机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