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智 发表于 2017-5-10 15:56:03

异位皮肤炎搔痒好难受 4类型对症才能根治

异位皮肤炎搔痒好难受 4类型对症才能根治

异位性皮肤炎,根据本病的发病部位及形态,与中医古籍中「四弯风」、「奶癣」、「浸淫疮」等相类似。好发于肘窝、膝窝部常见对称性发作,故有「四弯风」之称;,婴儿湿疹称为「奶癣」;四肢或浸淫全身、滋水不断现象,名为「浸淫疮」。

最大的特征就是「痒」!而且可能搔痒严重,皮肤红、脱屑、及苔藓化,有人甚至痒到用搔抓或摩擦拍打止痒,造成皮肤表面出现抓痕、起小水泡或结痂皮。

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遗传的过敏体质,患者除了皮肤反复出现湿疹和搔痒之外,还容易合并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(IgE)升高、气喘、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状。

外来刺激源

异位性皮肤炎病程波动易受精神状态及气候改变而影响,近年来,因为空气污染、社会压力增大、饮食无节制等因素,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。

常见的外来刺激源如下:

一、经由皮肤刺激:汗液刺激、冷风吹、动物毛。

二、经由呼吸道刺激:尘螨、花粉。

三、经由肠胃道刺激:’寒凉食物、发物(如菠萝、芒果、带壳类海鲜)、蛋白质类、辛辣物。

临床表现

婴儿型:脸颊出现红肿的丘疹、水泡及结痂等等,皮疹好发于脸部、头皮及关节伸侧部分,婴儿型有可能一段时间就好了,也可能持续至成人。

孩童型:皮肤因长期搔抓而出现苔癣化,以湿疹性皮肤炎表现为主,病灶分布较广,多集中于手肘及膝关节屈侧、脖子、手腕等处。

成人型:容易发生在手肘及膝关节屈侧(肘窝、膝窝)以及颈背部,约有5%~10%的患者会延续到二十岁,其病灶与孩童型相似,但主要以慢性湿疹表现为主,局部皮肤苔癣化更明显,变厚、变粗,肤色也较深。

诊断标准

主要标准:以下至少包括三项:

1.最大特征是搔痒。

2.典型皮疹型态分布:婴儿面部和肢体伸侧皮肤受波及;成人屈侧皮肤的苔癣样变化。

3.慢性复发性皮肤炎。

4.个人或家族异位性体质病史。

临床治疗

中医对异位性皮肤炎的病人认为是本身体质较虚弱,保卫的能力不足、无法抵挡外来物质的刺激侵袭,而引起过敏反应,中医在治疗过敏性疾病强调「扶正气」,使体内免疫机能发挥功能对抗外来入侵的过敏原!

急性期常由湿邪、风邪及热邪相兼所致,可泛发全身,甚至剧痒搔抓破皮而引起细菌感染,转为热毒型,皮疹红肿,渗出液不止。因此在急性期常使用袪风止痒、清热利湿,佐以清热解毒的中药材治疗。

慢性期表现为缠绵不愈的异位性皮肤炎,因病久伤血以致血虚生风生燥,或由于脾胃虚弱,运化水湿功能出问题而造成脾虚湿盛。「治病必求其本」,应当注重扶正气,提升免疫力,以健脾除湿、养血润燥等原则来治本,减少发作。久之局部皮肤干燥粗糙变厚,苔癣化更明显,肤色也较深,此时则须搭配活血化瘀的药材来调理。

一、风热型

症状:发病迅速,以红色丘疹为主,泛发全身、剧烈搔痒、常抓破皮出血、渗出液不多、舌红、苔薄白或薄黄、脉浮弦数。

治则:凉血袪风。

处方:消风散加减。

药材:荆芥、防风、蝉脱、牛蒡子、生地、生石膏、木通、苦参、生甘草、知母、金银花、黄芩加减。

二、湿热俱盛型

症状:皮损见红斑水疮,渗出液淋漓,或有糜烂结痂,奇痒难忍, 或痒痛兼作,烦吵不安。常有小便短赤,大便干结。舌红、苔黄腻、脉滑数。

治则:清热利湿。

处方:龙胆泻肝汤。

药材:黄柏、黄芩、山栀、地肤子、生薏苡仁、茯苓、夏枯草,滑石、生甘草。

如果痒到用搔抓破皮引起细菌感染而化脓者,可视情况加蒲公英、金银花、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。

三、血虚风燥型

症状:皮损干燥粗糙脱屑,瘙痒剧烈,色素沉着或苔藓样变,舌淡,苔薄,脉细。

治则:养血袪风。

处方:当归饮子。

药材:当归、川芎、生地、赤芍、白蒺藜、生薏苡仁、灸甘草。

四、脾虚湿盛型

症状:**皮损色暗不鲜,皮肤表面有水泡及渗液,部分干结痂,大便溏薄,容易疲倦,胃肠胀气,舌淡,苔薄白或腻,脉濡。

治则:健脾除湿。

处方:四君子汤、香砂六君子汤。

药材:党参、白朮、茯苓、生甘草、苍朮、猪苓、薏苡仁、白藓皮、陈皮、厚朴、木香。

日常生活注意事项

一、饮食注意

☆ 少 吃发物:菠萝、芒果、荔枝、鲑鱼、鹅肉、鸭肉、虾蟹。抽血检查有免疫球蛋白E(IgE)对蛋过敏者才须避开奶蛋类制品。

☆ 少喝冰凉饮料。

☆ 少吃寒性食物:例如西瓜、橘子、葡萄柚、奇异果等寒性水果。若凉性食物可在烹调时搭配葱姜蒜,例如白菜、萝卜。

☆ 少吃海鲜类如带壳的虾蟹、鲑鱼或对蛋过敏者少碰蛋或牛奶。

☆ 少吃辛辣刺激油炸食物。

☆ 多吃青菜水果,不要偏食。

☆ 勿吃太饱造成胃肠负担。

二、居家环境

以简单清爽为宜,避免待在闷热的环境环境,要保持通风凉爽,最好避免使用地毯,毛茸茸的玩具,以免尘螨增生诱发过敏,不要养宠物。此外调适心理压力也非常重要,因为心理压力会导致皮肤状况恶化,搔痒加剧。

三、皮肤呵护

1.避免过度清洗身体

慢性的异位性皮肤炎会造成皮肤苔藓化,粗粗黑黑的,这是角质堆积以及色素沉着的现象,并不是皮肤不干净,过度清洗,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而恶化,洗澡水不要太热,少用肥皂或有香料的沐浴清洁用品,多用清水清洗身体,沐浴乳用在局部重点部位,其余带过即可,免得将皮表上的保护性油脂全部洗掉,而诱发搔痒。

2.适当的使用保湿乳液

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因为皮肤障壁及保护功能受损,所以容易受到一些刺激物或是接触过敏原而导致恶化。大部分的会有皮肤干燥现象,平时可选用温和的保湿乳液擦身体,要选择不含香精、防腐剂、抑菌剂的产品,以免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炎的恶化。

3.选用透气、吸汗、宽松的衣物

宜穿着柔软吸汗的棉质衣物。如果流汗后后最好马上更换衣物。避免粗糙、太紧或羊毛、兔毛材质的衣物,容易摩擦或刺激皮肤导致恶化,

4.避免大量流汗

因为汗水郁积在皮肤上易刺激发痒,导致皮肤炎恶化,尤其在夏天或运动完容易发生,所以大量流汗后,最好赶快用清水冲洗掉,或是以湿毛巾擦拭,再换上干爽的衣物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异位皮肤炎搔痒好难受 4类型对症才能根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