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风影寞 发表于 2017-5-10 19:13:07

有机蔬菜贵又难吃?4迷思解析

有机蔬菜贵又难吃?4迷思解析

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接连突槌,越来越多民众舍弃传统惯行农业产物,改吃无农药耕种、友善环境生产的有机蔬果,但比起支持有机农业的民众,有更多人认为有机蔬菜贵又难吃,坚持原本的饮食习惯。不过,专家表示这都是常见的错误观念,有机蔬菜是等成熟才采收,口感通常较好吃。

迷思1:有机蔬菜一定比较难吃?

农产品好不好吃,取决于农民的栽种技术、蔬果品种和成熟度,并非有机农产品就一定比较难吃。惯性农业所生产的农作物,也常出现不好吃的产品。

台湾大学农艺学系暨研究所郭华仁教授认为,整体而言,有机蔬果还是比较美味。他表示,惯行农业是大面积生产同一种作物,品种以杂交为主,且多数菜农为了长途运输,常未等到蔬果成熟就大量采收,口感大打折扣。

反观有机农业,农民会在同一农地上种植各式各样的蔬菜,光是萝卜,可能就有白色、紫色、黑色、红色,甚至是个头娇小的樱桃萝卜,丰富了食物生长时的味道,而且农民往往成熟时才随采随卖,口感和风味自然更好。

迷思2:有机蔬菜一定比较贵?

郭华仁教授表示,传统惯行农业为快速防治病虫害,大量使用农药,土壤和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,转换为天然种植、不喷洒农药的有机农业时,首先需慢慢等待土地自我修复,土壤培育养分,环境生态找回原有可对抗病虫害的好菌和益虫。每块农地所需的修复时间不同,但至少需花3年,甚至水稻田的有机转型可能耗时5、6年以上。

在这段等待环境自我痊愈的时间里,病虫害缺乏天敌,导致农作物产收量严重下滑、年年惨赔,且因不能使用农药,农民只能靠劳力清掉一只只害虫、拔除一根根杂草,产品售价自然会比一般农作物高。

即使土地和周围生态已恢复「有机」的状态,生产量与以往无异,农民该做的事却一件不少,劳力成本还是很高,所以「贵还是应该的」。

迷思3:有机蔬菜的营养价值比较高?

多数民众认为有机蔬菜昂贵的原因,部分原因来自于营养价值较高,但一份刊登于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(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)的研究却发现,有机栽种的农作物,营养价值并没有比传统惯行农业的农作物高,让不少人重新思考砸大钱买有机农作物的必要性。

不过,郭华仁教授表示,对于有机产品的营养密度,各种研究结果都不同,但一般来说,有机蔬菜的抗氧化能力、有机肉品的Omega-3脂肪酸,可能还是略多一点,虽然不会和一般非有机产品有明显的营养差异,但有机生产的过程就已禁止使用农药(作物)和抗生素(肉品),少了不好的东西,也就等于增进了健康。

更何况,每个人的食物摄取,不能够单靠某一样产品,必须平均摄取各种食物和营养素,才能维持健康的生活。

迷思4:冬天的有机蔬菜质量较好、较安全?

郭华仁教授表示,无论是有机蔬菜或惯性农业蔬菜,冬天因病虫害较少,蔬菜最能适应和生长,质量就会较好且安全。

真正的健康蔬菜应种植当季的作物,当季的蔬菜本身有较强的能力可抵抗病虫害,不用农药也不怕影响生长。最让人担忧的是,许多惯行农业为了抢种,夏天就要生产冬天的农作物,必须使用各种设施、肥料和农药去处理病虫害,饮食风险反而较高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有机蔬菜贵又难吃?4迷思解析